矩阵元 | 应邀出席「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 矩阵元

原创:中国金融杂志 ,作者孙芙蓉

中国金融杂志《中国金融》杂志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层读者、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金融政策、分析金融运行、报道金融实践为主旨,长期服务于金融改革和发展、服务于金融中心工作、服务于金融从业人员,是国内外了解中国金融的重要载体

矩阵元 | 应邀出席「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近日,「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在上海召开,矩阵元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孙立林先生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孙立林表示隐私计算的核心技术工具是密码学,理解密码学就是未来数据要素的估值评级和定价工具,而区块链是支付清算和结算工具。以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等构建数据要素的超级清算方,其本质就在于提供跨ID、跨账户、跨机构、跨云、跨应用、跨资产的数据要素的公共基础设施。

文 | 《中国金融》媒体融合特约撰稿人 孙芙蓉

《中国金融》全文如下:

「十四五」规划为金融科技未来五年明确了发展方向。从2019 年到2021年,人民银行也发布了金融科技三年行动的多项措施,如推动金融大数据融合、加快云计算金融应用、构建智能金融服务模式、加强分布式数据库研发应用等,这些措施契合了「十四五」发展方向,为完成金融科技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可以赋能银行产业新生态,如营销、风控、运营、业务等各个方面。随着上市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陆续落地,金融科技投入不断加大,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例如,工商银行2020年金融科技投入238.19亿元,较2019年增长45.47%;金融科技人员3.54万人,占全行员工的8.1%,在数字基建、数字生态、数字安全、组织架构等方面都有大的布局。保险科技等领域发展也非常迅猛,例如,截至2020年末,中国平安拥有超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700名科学家的科技人才队伍;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较2020年年初增加了10029项。

5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西岸金融科技前沿论坛」 聚焦「规范、协同与创新」,不断寻找和解决金融科技发展的痛点及协同中的难点,旨在打造一个高端、权威、前沿而又务实、可持续性强的金融科技智库平台,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在银、证、保、投及监管等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沿。在此次论坛上,六位发言嘉宾的观点引来社会高度关注。 

  • 屠光绍:三个关系的良性互动是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认为,处理好三个关系的良性“互动”是金融科技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个“互动”包括金融与科技的互动、金融科技与服务实体经济的互动以及金融科技与监管的互动。

1. 金融与科技的互动

屠光绍认为,就广义来讲,金融与科技的互动实际上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金融信息化阶段,时间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第二个阶段是互联网金融阶段,这个阶段的金融和科技融合比金融信息化时代更进了一步;第三个阶段就是金融科技阶段。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金融与科技融合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金融与科技已经全面对接,二是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比如银行科技出现了从前台到中台到后台深度的融合,三是产生了很多新的金融形态。科技对金融的渗透已经从赋能到赋能加替代了,这个影响是深刻和深远的。

就金融科技本身发展而言,屠光绍认为其同样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初步发展期,既包括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发展,也包括了金融机构对Fintech的初始运用;二是快速发展期,其中有很多标志,最重要的就是头部机构即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产生;三是规范发展期,特征是金融科技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

那么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和科技的互动改变了什么?屠光绍总结为,金融科技改变了金融的三种状态:一是金融机构形态的改变。金融的本质没有变,但是其存在的形态有了极大的改变。随着银行科技投入的加大,在银行人员构成中科技人员的比重持续加大。金融科技贯穿了金融所有的经营过程。传统的形态比的是网点多,看谁的楼高,现在越来越多地让位于线上了。二是金融行业的业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金融体系的生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是什么力量来推动如此具有活力的金融和科技的互动发展,屠光绍认为三种力量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是科技的发展。科技创新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第二种是市场的力量。市场就是竞争,金融机构要生存发展必须提高效率和竞争力,金融科技是重要手段。第三个力量是来自政府的推动。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是重要的推动力量,比如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在生态环境方面,各地为了提高其金融资源的集聚,提升当地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也纷纷出台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文件,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例如,上海提出要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也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西部地区的重庆和成都也有很多亮点,表现在政府支持、营造环境等方面。

2. 金融科技运用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消费者的互动

发展金融科技的目的是什么?金融就是为实体经济和金融消费者服务的,所以金融科技的发展就是更好地提升、改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金融消费者的能力和水平。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互动,在这样一个循环中,互动能够良性持续下去,带来更多积极的效应。而实体经济和消费者的需求,也会推动金融科技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进一步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二者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

3. 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的互动

为什么说金融科技和监管一定要有互动呢?一是从总体上看,要把握好支持金融科技发展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国家对于能够很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新生事物都是给予支持和肯定的,支持发展和加强监管,二者是有机统一而非对立的关系,不能说为了支持发展就要放松监管,也不能为了加强监管就置发展于不顾。二是金融科技和监管互动在大原则以外还要解决监管的针对性问题,把握好金融科技的特征与监管有效性的关系。比如,对于数字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这里面涉及数据的安全、隐私的保护等,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增强。再比如,金融科技的运用可能带来金融稳定一些因素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管就是要消除其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三是传统监管方式与监管创新的关系。面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监管方式就很难做到监管的有效性。必须创新监管方式。这里面就涉及一些监管目标的改变,尤其包括了监管者对于监管科技的运用。

  • 侯维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及对策

交通银行原副行长候维栋集中谈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候维栋认为,当前商业银行主要面临着五大挑战:一是资产质量的挑战;二是客户服务模式面临挑战,商业银行就要不断地推出线上、远程视频、场景服务等新的服务模式;三是商业银行在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深度和广度上仍然不够;四是数据管理和应用,数据正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资产形式,但是商业银行的数据运用还是有限的,存在参差不齐以及数字鸿沟的问题;五是信息安全的挑战。伴随着银行科技的运用越来越多,信息安全将成为我们运用信息科技的重中之重。他认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呈现几个趋势:一是风控模式将向传统方式与数字风控并重的方式转换;二是银行服务模式线上化,真正实现以客户为目标;三是业务模式开放化,商业银行将从封闭模式走向虚拟化开放场景;四是银行运营低成本化,人力成本将大大降低;五是人工智能应用多样化,包括智能营销、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客服、身份识别,智能审计、风险的监控等。

候维栋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商业银行的IT组织架构要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在风险管控能够保障的前提下,逐渐由开发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等构成的传统模式向开发和运行一体化转变。二是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观经济的研究,加强对行业与产业的研究,加强对相关市场的研究。三是加大金融科技的运用,重塑产品。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就是重塑产品,数字化转型要更加了解你的客户,打造客户喜欢的服务品牌。四是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注重量,更要强调质。五是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快速提升自主可控系统的建设。

  • 邵平:产业数字金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聚量集团董事长邵平就“产业数字金融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进行了思考。他认为,当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字科技的时代。从“十四五”规划纲要来看,数字化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核心内容。未来实现社会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新时代数字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内涵。

对金融行业而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着金融业态迭代升级和服务功能的自我完善。蒸汽时代催生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体系的建立,推动现代银行业体系诞生。电气时代催生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诞生,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等一批投资银行应运而生。信息技术时代催生一大批每18个月就迭代一次的初创企业,金融体系中过去缺少对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功能,PE、VC模式由此应运而生。

此轮数字科技时代,上半场主要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带动C端金融服务创新,在支付、消费信贷、普惠金融等领域开展了很多尝试,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邵平表示,伴随着5G技术的成熟落地,此轮数字科技革命将进入下半场,重点聚焦于产业金融服务,解决产业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得不到满足的痛点。

近年来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巨大。根据银保监会主席在今年3月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银行信息科技投入2020年总量超过2000亿元,但是目前银行的投入主要还是集中在对自身系统信息化升级和C端金融服务的升级上,对B端金融服务的科技投入只占很小一部分。要彻底解决产业链上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在现有产业金融2.0模式也就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数字科技的赋能,打造全新的产业数字金融模式。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实现产业链上风险的全透明、全可视化、全可控化,降低金融机构对产业链潜在风险的担忧和顾虑,才能真正让金融机构降低产业金融服务的门槛,让产业链上确有良好经营情况的实体企业均衡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

邵平认为,「产业链」场景的全透明,不是任何一个公司依靠单一力量能完成的,需要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实体企业还有社会各方共同的努力,共建一个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数字生态。他呼吁,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金融科技,应该向一个开放、共享、包容的科技生态方向发展。金融机构应该敞开胸怀,接纳科技公司为自己提供「科技外脑」的服务,科技公司应该尊重金融业的基本发展规则和底线。让金融真正回归金融,让技术真正回归技术。政府应该给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基础数据服务平台,让这些数据的资源在金融领域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为社会民生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在金融科技建设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避免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转变思想和观念。

  • 连平: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严监管和强治理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主要谈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严监管和强治理」。他认为平台经济确实最近这些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对经济运行的效率带来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在消费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等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这中间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要加以高度关注。一是平台经济的负外部性,助长市场不公平竞争。平台经济的负外部性最大的一个伤害主要在于助长市场的不公平竞争,通过滥用数据来形成竞争优势,破坏了原有价格体系的稳定性。一些平台巨头通过滥用平台的商家数据来挤占平台商家的市场份额,因此就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的商家经营上出现问题,行业性的失业会增加。同时,造成消费者权益不同程度的伤害。二是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需要严监管下的自省自律。连平强调,平台企业要维护好客户和商家的数据隐私,不要滥用客户和平台商家的隐私数据作为他自己牟利的一种手段。要有意识地提前筹划有关业务监管方面的框架和范围,使得存在有损消费者利益的杂草得不到野蛮生长的可能。同时,监管科技必须与时俱进。监管机构应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要吸收消化国际先进监管科技的理念、技术方法、流程,以此来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

从监管与平台之间、平台的自省自律和严格监管之间这两对关系来看,连平认为后一对矛盾是主要方面,如果没有非常严格规范的监管,希望通过自省自律来最终达到行业平稳健康的发展,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前提一定是持续长期规范严格的监管,最终才有可能形成行业主体自律的蔚然成风,这是行业发展的最好状态。

  • 孙立林:安全多方计算与数据融合基础设施

上海市分布式隐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及上海市数据隐私安全计算企业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矩阵元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孙立林表示,安全多方计算不仅是一个算法,而安全多方计算本质上是安全的「多方计算」。

他认为,是包括了数据的确权、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定价以及数据的交易等多个要素的协同体系。不能为了高速发展,忽略人对于数据的所有权。他认为要保持克制和审慎,一定要尊重机构和个人的所有权。如果不尊重数据的自然权利,未来一定会出很多问题。孙立林认为,不同的个体、机构的数据存储、安全保护和计算能力一定是强弱不同的,因此,绝大多数人仍然会把自己数据的计算权利托管出去。过去我们用了20多年实现了数据调用。他强调,数据本身的定价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数据的可计算部分才有价值,才能被当成资产来定价。所以今天所有的基础设施都是把数据的可计算部分挖掘出来。不是数据越多越好,数据本身不是资产。资产的数据化和数据的资产化,再到数据的货币化才有意义。隐私计算的核心技术工具是密码学,他认为理解密码学就是未来数据要素的估值评级和定价工具,而区块链是支付清算和结算工具。

孙立林说,离开了机制设计谈技术、谈业务、谈数据是不负责任的,未来的数据应该怎么做?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一是注册中心,未来国家的监管应该把身份注册由单独的持牌机构或者指定的政府部门管起来,解决数字时代的个体隐私和中心监管矛盾。二是登记中心,登记中心对应的矛盾就是交易隐私和登记确权。三是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对应的矛盾就是数据隐私和协同计算。交易中心就是对交易进行最后结算的机构。数据要素的超级清算方,其本质就在于提供跨ID、跨账户、跨机构、跨云、跨应用、跨资产的数据要素的公共基础设施。

对于数据要素的管理要求,孙立林认为,首先新技术要可管控;其次是要可验证,从数学上来讲严谨的说法叫Verifiable;再次是要可计算,所有的数据和模型如果不可被计算,就不可能构成基础设施的一个部分;最后是可度量,要有经济价值。

本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lYGvxQqftIPaBpe2P4s5A

(0)
矩阵元的头像矩阵元编辑
上一篇 1 6 月, 2021 15:17
下一篇 2 6 月, 2021 17:3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